之前小米和樂視的撕逼之戰目前算的告一段落,其實大家并不一定明白他們到底在折騰啥,但這場戰爭無疑吸引到大家的眼球,讓大家認識到這兩家公司,甚至會覺得智能電視就這兩家最牛逼,到這為止,小米和樂視已經收獲到本次戰爭中最大的利益,然而縱觀這一切,傳統電視可就吃了個悶虧,其實小米和樂視加在一起也過是智能電視長夜中的滄海一栗。不過單從營銷話題的炒作方面來講,他們的表演還是很成功的,值得其他傳統企業認真學習研究。然而,小米和樂視為何如此炒作卻還是換不來“頭條”的實力呢,我來給大家做個分析。
虛張聲勢難掩銷量數據的羞澀根據奧維咨詢數據統計,并結合中國經營報、中信證券和中怡康等多家的數據統計顯示,14年國內7家主要智能電視廠商銷售量為3110萬,其中聲勢浩大的樂視和小米分別只有150萬和30萬,而另一個關鍵的衡量數據--智能電視的激活量,創維截止今年5月,激活量達1051萬,日活躍數量已達303萬,單憑創維一家傳統廠商的活躍量就基本是樂視、小米兩家去年智能電視銷售之和的兩倍。這羞澀的數據和聲勢浩的的宣傳呈現出來的差距,也難怪創維等傳統廠商會如此淡定。

消費者對智能電視品牌認知度占比

硬實力的比拼不只能靠說
其實小米樂視一直在大力鼓吹互聯網電視的內容生態圈,這個所謂的內容生態圈中最基礎和核心的關鍵仍然是硬件,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更看重的仍然是產品的設計、工藝、畫質、音質等方面帶來的視覺和聽覺感受,說到這里,我們不妨對比一下小米電視2和傳統廠商推出的互聯網電視主打產品。
小米電視2 55寸版宣稱頂級工藝和設計,6mm窄邊框,機身厚度最薄處達到15.2mm。搭配三星4K液晶屏,擁有178°廣視角、8毫秒超快響應速度等。同樣創維GLED Air G7200使用4色4K Air顯示技術,屏體厚度降低到了7.9mm,另外G7200采用ART 5無邊設計。值得一提的是,創維G7200搭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64位電視機運行芯片S0C64,這是目前電視行業位數最高的芯片,與目前唯一的電視機64位操作系統酷開系統實現匹配。我們可以看出,在智能電視產品的設計、工藝、畫質等硬條件方面,與傳統彩電企業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。

找補互聯網企業的優勢
當然,樂視在內容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,所以,當樂視開始推出樂視電視的時候就顯得理所當然且很有必要,這也是樂視建立屬于自己的生態圈的重要一步。在這方面,傳統廠商有所察覺并感到的壓力。不過,對于創維、海信等傳統廠商來說,完全不必過于擔心。
首先,設計、工藝、畫質、音質和智能化仍將是重中之中,這些不是短時間惡補所能及的。小米做手機,連著推出了3代產品,都沒能有屬于自己的東西,直到一塊鋼板的出現,才算是真的有了點成績,同樣,小米在智能電視方面的成績也差強人意,但與創維等傳統廠商差距巨大。
再者,從用戶方面來說,創維等傳統彩電廠商擁有小米、樂視等互聯網企業不具備的用戶基礎。去年,智能電視僅占彩電銷量的50%左右。
如今,創維一句“向時代中堅致敬”,其實就是要在市場競爭長跑中以硬實力構筑門檻,而這種門檻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跨越的。話說到這里,樓主覺得傳統廠商所堅持的品質至上,他的技術實力、研發能力等方面的硬功夫絕非互聯網思維就能解決的。